2月19日,正月初十。这天下午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召开。这是党中央在春节之后召开的**个重要会议。

会议新闻稿里有一句话,颇耐人寻味——“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,主要任务是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,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。”

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。毫无疑问,每一年的努力都很重要。强调今年是“又一个重要年份”,结合前后语意,可理解为:2024年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来说,有着特殊的、重中之重的含义。

如何解读其中的深层含义?从两句话说起:

——即将进入2024年之际,逢改革开放四十五周年,也逢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周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改革开放时,强调要拿出“改革到底的坚强决心”。

——我还记得,在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中提到,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,习近平总书记“发出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”。

在中华文化与文明的叙事逻辑里,“将……进行到底”,并不是表示这个事情快要“结束了”,而是强调这个事情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深度上都没有终点、没有止境。

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思考,“改革”指的是什么?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。只要想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,就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。

把“改革到底”把握准,就能深刻理解,中央深改委第四次会议为何提出“实践续篇”——全面深化改革唯有不断向前向深,接续突破攻坚;为何提出“时代新篇”——新征程上,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,更高质量的发展必然需要进一步的全面深化改革。

*近,“新质生产力”这个词可谓“热门话题”。全社会都在积极讨论,也在积极实践。发展新质生产力,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。

在各地的“新春**会”上,普遍提及了“发展新质生产力”,并且能够看到相关的改革部署。很多“**会”的主题都集中在“优化营商环境”上,而优化营商环境正是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直接相关的改革任务之一。

发展新质生产力意味着要做好“创新”这方面的工作。创新需要发展——改造提升传统产业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,而发展则需要改革——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”。

党的二十大之后,中央深改委去年先后召开了三次会议,审议通过了企业科技创新、加强和改进国有经济管理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等十几项重大改革方案。2月19日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改革土地管理制度、促进全面绿色转型、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、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等四项重大改革方案。

在此之前,国务院在2月18日举行的第三次全体会议上,对做好开年工作进行动员时,提出了四方面要求之一,即“事不避难、攻坚克难”,并强调“坚持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”。

提及“新质生产力”,一般而言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些令人眼前一亮的新技术和新产品,它们已经改变或即将改变着我们的生活,是我们能够看到的一种具体形式的新动能。对于劳动、知识、技术、管理、资本、数据等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、如何汇聚、如何激发其活力、如何形成新模式,以及相关的体制机制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,这些更多属于改革的范畴。

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我们必须科学谋划重大举措,着眼于解决那些可能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。改革者必须聚焦于此,利用改革来解决突出的问题,“改革味道要浓,改革成果要足”。在这个“非常重要”的年份里,我们需要更具整体感,提升我们的任务和目标。

(作者: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