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是一篇讨论中国春节和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的经济随笔。

本篇随笔由新华社记者魏玉坤、潘洁和王悦阳撰写。

中国的春节是中国人民*盛大的节日,也是观察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窗口。

今年,中国的春节被纳入联合国假日名录。中国传统的过年氛围在国内上演,也给当前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注入了一丝暖意。

这份暖意,源自中国巨大的市场吸引力。

车站和机场人流不息,带动了整个旅游行业的繁荣;酒店和餐馆生意红火,预订满满,各种旅游景点和文化场馆门庭若市,电影院和剧场座无虚席。

在龙年春节假期,电影票房首次突破80亿元,快递业日均投递量比2023年春节假期增长82.1%,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同比增长34.3%,多项指标均超过2019年同期水平。德国《法兰克福评论报》指出,春节期间人们外出聚餐、购物、旅行的意愿显著提升,假日消费需求充分释放。

中国春节的消费热潮不仅席卷中国国内市场,也对全球市场产生了影响。越南可口可乐发布了带有金龙标志的龙年特别版,亚马逊等跨境电商上架了各种春节装饰,期待捕捉春节带来的新商机。

市场是当前世界上非常宝贵的资源。中国拥有14亿以上人口规模的超大市场,不仅是中国的,也是全世界的。在新的一年里,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,中国诚邀各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。

在寻求“诗和远方”的过程中,中国游客的返程对全球旅游业发展信心注入了强大动力。去年11月,中国与马来西亚宣布了签证便利政策,而今年1月,中国又与新加坡和泰国签署了互免签证协议,使中国游客的目的地更加多元化。春节假期期间,全国口岸的日均通关人数达到了169万人次,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.8倍,恢复到了2019年同期的近九成水平。泰中旅游总商会副理事长吴明扬表示,中泰之间的签证互免为泰国旅游业的复苏注入了强大动力。

中国市场的规模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商机。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报道,摩根大通的策略师分析指出,认为中国“不值得投资”的观点是大错特错的,投资者在中国仍然有很多机会可寻。

这种暖意源自于人文与经济交融共生的发展模式。

从“龙墩墩”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热捧,到各地举办的新春年味市集活动、博物馆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,通过文化来滋养经济,使传统年俗更具内涵。春节经济更加繁荣,丰富高质量的发展内涵。

纽约帝国大厦的塔尖亮起了中国春节主题灯光,瑞士日内瓦万国宫高悬起了大红灯笼,新加坡“春到河畔”的巨龙灯饰熠熠生辉……世界各地举办了别开生面的新春庆祝活动,激励着人们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面貌努力奋斗,开启信心满满的新一年。

随着春节来临,中国文化正在走向全球。就像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蕾韦卡·格林斯潘所说,龙代表力量和美好世界、美好生活的象征,现在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这种积极的力量。

这种温暖来自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真诚之心。

春节期间,中欧班列和远洋货轮不停地穿梭,装载着电子产品、服装等“中国制造”的商品驶向世界各地。许多外贸企业在节日期间不辞辛苦,赶赴海外参加展会、洽谈生意、开拓市场,与国际同行共同应对挑战。据拉美社报道,中国对外贸易的步伐并未停滞。

勤劳的人们迎来了春天。浙江温州商务部门率领200多家眼镜企业参加意大利米兰国际光学眼镜展览会,安徽合肥市经贸代表团赴泰国、阿联酋、沙特等国家展开经贸、外事和城市推介活动……春节前后,各地组织外贸企业“走出去”,吸引海外客户“走进来”,推动国际经贸合作再上新台阶。

作为全球货物贸易**大国、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,中国一直紧密联系着世界各国,以开放合作的姿态促进互利共赢。

市场活力充沛,经济韧性十足,人们充满希望——中国经济在春节期间红红火火,将释放更多利好信号,向世界证明“下一个中国仍然是中国”。